印度的2023年,交出了一份丰富的成绩单。

  人口预测世界第一,经济增长好于预期,股市全年大涨,印度总理莫迪的地位稳固。同时,作为全球投资者最看好的新兴市场之一,印度也将自己宣扬成全球投资届的宠儿。

  经济之外,其航天实力也取得了突破。8月23日,印度火箭成功软着陆月球,成为历史上第4个成功登月的国家,全国上下一片欢呼。

  华丽的包装背后,仍有不少无法忽视的问题。

  这个国家仍是服务业主导经济、制造业较为弱势的国家,虽然莫迪多次鼓吹吸引外资,来振兴印度制造,但今年的印度外商投资却出现负增长,为近十年来首次。

  此外,每年超过上万起铁路事故,暴露了印度基础建设的薄弱;而加拿大暗杀锡克教徒事件,则引发了罕见的国际外交风波。

  “印度将在我的第三个任期内,跻身世界前三大经济体之列。”7月26日,在新德里G20峰会会场上,莫迪发出了这样的豪言壮语,对第三次当选表现出积极意愿。

  2024年,印度大选在即,莫迪能否成功连任?印度离其所承诺的超级大国,还有多远的距离?

  GDP与股市齐涨

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的预测认为,2023年印度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排名第一,达到了6.3%。

  根据印度央行——印度储备银行的研究,以当前6%以上的增速,印度有望于2025年或2026年在经济总量上超越德国,在2027年超越日本,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。

  服务业和个人消费对印度GDP增长起到了关键的拉动作用。世界银行的报告称:“印度的韧性得到了强劲的内需、公共基础设施的强劲投资和金融部门的加强的支持。”

  印度股市也是2023年亚洲乃至新兴市场表现最好的股市之一,主要基准股指Nifty50,年涨幅超过13%。12月6日上午,印度股市市值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。

  印度的增长足够耀眼,但依然没有摆脱过度依赖服务业的经济模式。

  过去几十年来,印度制造业占GDP中的比重一直在15%左右徘徊,包括莫迪政府在内的印度历届政府都试图刺激制造业,以期创造能为数以百万计的印度人提供就业机会的产业引擎,但却收效甚微。

  同时,虽然印度正在努力发展工业基础,但是该国目前仍然严重依赖电子元件进口——其中,大部分来自中国。

  以印度需要大力发展的电子产业为例,数据显示,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底,印度共进口了价值735亿美元的电子产品,而且这项数字还在不断上升,并成为该国继石油、宝石和珠宝之后的第三大进口额。

  《华尔街日报》指出,印度仍然没有克服一些根深蒂固的问题,该国大部分劳动力仍然贫困且缺乏技能,基础设施不发达,被各种法规和程序环绕的营商环境仍然繁杂。

  种种问题,让印度在全球供应链中,难以占据更重要的地位。

  印度评级机构首席经济学家苏尼尔·辛哈表示,“经济真正的增值在于制造业,而不仅仅是产品组装,但我们距离这一目标还很远。”

  淘金天堂,还是外企坟场

  莫迪政府很早就意识到制造业的重要性。

  早在2014年,莫迪就推出了“印度制造”行动,旨在促进制造业的发展。为此,印度已经将许多政府服务数字化,并加快了铁路、机场、集装箱港口和发电设施的建设。

  2019年,莫迪开启他的第二个总理任期后,再度提出“印度制造2.0”,重点发展高级化学电池、机电产品、汽车、制药、电信网络、纺织产品和技术、食品制造、太阳能技术、白色家电等十大制造业。

  印度希望以巨大的市场和优厚的政策,吸引外资到印度本地建厂,以转移技术和产能。为此,莫迪政府启用“生产相关的激励计划(PLI)”,提供各类诱人的补贴和扶持政策。

  而印度这一雄心,得到了苹果等公司的大力支持。苹果宣布,计划在印度大幅增加iPhone的生产量,未来还要在印度制造最先进的机型。

  一切看起来很美好,但在保护主义大旗的笼罩下,外资在印度,总是败兴而归,甚至被称为“外企坟场”。

  以今年为例,5月,因为利润太少、经营吃力,作为苹果主要供应商之一的纬创计划全面撤出印度市场,并提出一年内解散其在印度业务。7月,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发布声明,退出与印度韦丹塔集团的半导体合资公司,后续将不再参与双方的合资公司运作。

  就算是苹果这样的全球科技巨头,在印度的扩张进程也并不如想象般迅速,扩产计划遇到了各种绊脚石:良品率低、工作效率拖泥带水,此外还有不少劳资纠纷、供应链等方面的问题。

  更糟糕的是,印度常以莫须有罪名打压外企,许多耳熟能详的跨国巨头都“难逃一劫”,谷歌、亚马逊、诺基亚、三星均遭遇过数十亿元的“天价罚单”,OPPO、VIVO、小米等中国企业亦曾在这片土地栽过跟头。

  一组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7月27日,在印度注册的5079家跨国公司,已经有1777家“跑路”了。

  据印度《铸币报》、The Wire网站报道,致同(Grant Thornton)会计师事务所指出, 2022-23财年,印度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(FDI)为710亿美元,相较2021-22财年创纪录的848亿美元,下降了16.3%。这是印度FDI近十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。其中,外商投资净流入下降到280亿美元,同比下降了27%。预测认为,印度2023-24财年,净FDI可能还会更低。

  “印度赚钱印度花,一分别想带回家”——从目前情况下,只要营商大环境不改善,印度和外资估计很难达成双赢。

  2024年展望

  展望2024年,印度野心勃勃。

  12月8日,印度央行自信地宣布,将印度2023-2024财年(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)国内生产总值(GDP)增速预测,从6.5%上调至7%。

  同时,随着印度人民党(BJP)在近期的地方邦选举中获胜,总理莫迪连任的可能性亦增加。一旦成功连任,莫迪将继续专注于结构性改革。

  但如果下列问题不能解决,印度的增长前景,极有可能遇到阻碍。

  在农业方面,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,天气模式不稳定,这个农业大国明年有出现粮食减产的风险,后续通胀的可能性很大。

  加之印度政府提前资本支出,2023-24年财政预算中,中央政府的资本支出增加37%,明年增长亦有可能被这一因素拖累。

  高通胀、高物价加剧了贫富不均现象。美国民调机构盖洛普今年9月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,在过去一年中,仍然有超过5亿印度人难以负担食物支出。自2016年以来,全印度生活困难的人数增加了几乎两倍。洋葱、西红柿等日常蔬菜价格明显上涨,甚至演变成为社会问题,但印度政府除了颁布出口限制和征收关税外,还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。

  在投资方面,印度政府曾希望在公共资本支出强劲增长2至3年后,私人资本支出能迎头赶上。但目前来看,私人资本支出仍低于新冠疫情前水平。而且,与过去两年相比,印度FDI出现减少的趋势。

  而被莫迪政府机遇厚望的印度制造,由于技术积累、供应链、劳动力素质等诸多方面的影响,到目前为止,仍然难以与世界其他制造业大国竞争。

  2022年8月15日,在庆祝印度独立第76个独立日之时,莫迪头戴印度国旗颜色的头巾,表达了他将继续坚定改革的心愿: “这是一个以新决心向新方向迈进的日子,世界对印度的看法正在发生变化。”莫迪说,“我们必须在未来25年,在我们的有生之年,让印度成为一个发达国家。”

  莫迪的大国梦,能如愿实现吗?